——2010—2011学年高三化学组教研组活动记录(18)
活动时间:2011. 3.18
活动地点:化学教研组
参加 人员:焦丽娥 赵瑞生 潘铁船 谢彬 周懂 魏潇楠 郝勉 王仁锁 张立超
主持人:谢彬 记录员:魏潇楠
活动过程记录:
1、 组内老师共同讨论了2011年的全国版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生说明,发现在2010年的基础上未作改变。再结合最近的一些高考信息,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的情况,老师们对2011年的高考做了一些预测。我们认为:2011年全国理综卷的题量、分值等应该保持不变,考查的知识也应当是以往的主干知识。选择题部分将出现:电解质溶液、计算、有机、氧化还原反应、元素化合物、反应热、速率平衡、离子方程式、离子共存、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、电化学等知识,二卷四个大题为实验题、有机推断题、理论题、无机推断题。受新课标高考影响,反应速率和平衡仍可能是考查的重点,实验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很可能进一步增强。
2、 经过一轮复习后,所有知识点都复习过一遍,若在二轮复习课堂中再次罗列知识点,教师烦、学生更烦,课堂效率自然低下,怎样提高课堂效率?关键在备课。因此,谢彬老师把二轮复习分为了十五个专题,逐一分配到各主备人。方法是主备人提前备好课,交组长检查,大家讨论、补充,而后定稿。这样可以加强备课组内教师教学心得的交流,还能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,减轻教师工作负担。
3、 对于二轮复习,大家通过交流,认为有几种教学设计可能效果更好,课堂效率更高,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实施。(1)以题目带知识,考点知识化,知识问题化,即先练后讲。(2)以结构带知识,从知识结构入手复习,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,使之形成系统化、网络化。(3)问题导学式,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,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。